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常发生复发转移,使其治疗变得十分困难,预后很差。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不断研发成功,免疫治疗在晚期及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治疗地位越来越重要。本例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使用替雷利珠单抗结合化疗继而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目前单药治疗已10月余,持续CR,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体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省肿瘤医院妇二科主任医师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CSCO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阴道镜与宫颈病变学组委员会常务委员,??省医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省中?医结合学会第?届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省抗癌协会加速康复外科(ERAS)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医师协会会员,??省?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女性患者,54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2年”为主诉,于2017-08-21就诊本院。
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多少不一,伴下腹部疼痛不适,伴白带异常,有异味,不伴阴道排液,于2017年3月在外院就诊检查。
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畅,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前位,大小约10 cm*9 cm,活动度好;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宫旁软。
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伴重度非典型增生,局灶癌变。
子宫肥大伴肌瘤,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右侧附件区囊肿。
子宫内膜局部不规则增厚,宫颈后唇一枚低回声结节(肌瘤可能),左肾上腺区一枚高回声区(占位?),脂肪肝。
基于初步诊断,为患者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标本肉眼见子宫大小约10 cm*9 cm,形态不规则,双附件未见异常,双侧盆腔淋巴结有增大,大者约直径1 cm,质韧。术后剖视见宫腔内充满糟脆组织,直径约6 cm,侵及子宫深肌层,宫颈管光滑。
送检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标本,病理检查见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分化,弥漫型,瘤体大小6 cm*5 cm*2 cm,浸润宫体近全层,脉管内可见癌栓,未见神经组织侵犯,阴道残端及左右宫旁组织未见癌累及。宫颈见慢性炎症,左右附件未见明显异常。送检淋巴结见转移性癌,左盆腔淋巴结1/11、右盆腔淋巴结1/9转移。
免疫组化结果:ER(90%,++),PR(60%,+),Vimentin(部分+),P5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P53(弱+),Ki67(约60%+),Pax-8(+),p16(部分+)。
手术后给予紫杉醇+卡铂(TP)化疗4个周期,第3个周期化疗换为多西他赛+奈达铂,同期进行同步放疗,方案如下。
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辅助治疗后影像学评估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胸部/颈部CT:双颈部多发小淋巴结,双肺纹理紊乱。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盆腔/腹部CT: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后改变,较2017-11-06未见明显改变。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疗效评估:完全缓解(CR)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3、复发诊断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胸部CT随访(2020-10-27)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与2019-04-23相比:新增双肺多枚小结节,考虑复发转移;新增右肺中叶及双肺下叶少许炎性病变;肝脏脂肪浸润,余未见显著变化。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PET/CT随访(2020-11-02)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子宫内膜癌术后放化疗后,术野未见异常密度及代谢,双肺转移结节,双颈I-III区炎性淋巴结,右肺中叶及双肺下叶炎性病变。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补充病理检查(2020-11-10)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分化;免疫组化:MLH1(-),PMS2(+),MSH2(+),MSH6(+),Ki67(60%+),PTEN(-)。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病理诊断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子宫内膜样腺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SI-H)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复发后诊断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放化疗后复发(双肺转移);其他诊断同前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4、免疫治疗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给予TP化疗+替雷利珠单抗免疫治疗5个周期,之后单用替雷利珠单抗200 mg维持治疗,方案如下。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治疗3个周期后,与2020-10-27相比,双肺多发小结节部分缩小,部分消失,余未见明显变化。
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TP化疗+替雷利珠单抗免疫治疗结束,与2021-01-12相比,左肺上叶前段结节略缩小,双肺下叶絮状影吸收,余未见明显变化。
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胸部CT随访(2021-06-29、2021-10-12、2022-01-20)
替雷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3个月、6个月后,双肺小结节缩小乃至消失,治疗9个月后肺部未见明显病灶。
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在替雷利珠单抗免疫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这例54岁的患者因阴道不规则出血2年于2017年8月就诊,经过宫腔诊刮、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等步骤,初步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先采用手术治疗,在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IIIC期。术后给予4个周期TP辅助化疗和同步放疗,评估病情达到CR。初始治疗后经过近3年的随访,患者于2020年10月发现双肺多发转移灶,诊断晚期子宫内膜癌复发。
为确定后续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其分子分型属于MSI-H,为其选择TP化疗+替雷利珠单抗免疫治疗5个周期,继之替雷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的方案。2021年3月,化疗结束后患者病情评估达到PR;2022年1月,替雷利珠单抗维持治疗近10个月后则达到了CR,同时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目前患者仍在治疗随访中,期待她的良好疗效能够持续更长时间。
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20%,传统治疗以手术和放化疗为主,预后较差,近年来免疫疗法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子宫内膜癌患者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PD-1抑制剂在既往多线治疗的PD-L1阳性晚期子宫内膜癌亚组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MSI-H/dMMR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更高。NCCN指南已将PD-1抑制剂列为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之一。该例患者的分子分型为MSI-H,这类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敏感,故为其推荐使用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经过随访也确实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该患者使用的替雷利珠单抗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PD-1抑制剂,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它是首个进行Fc段改造的PD-1抗体,去除了与FcγR结合能力。与其他PD-1抑制剂相比,替雷利珠单抗能够持久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解除T细胞免疫抑制,同时通过改造Fc段而降低耐药性,发挥较其他PD-1抑制剂更强的抗肿瘤作用。替雷利珠单抗本身也具有半衰期长、安全性好的优势。其优异的药理学特性也是患者能够从联合治疗中获益的原因之一。
目前还有一系列其他子宫内膜癌免疫疗法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主要是针对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免疫疗法联合化疗或抗血管生成药物。期待更多数据的公布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免疫疗法联合治疗带来新的支持和突破。
xV0帝国网站管理系统